成功案例:多族群的語言環境


多族群的語言環境


瑪麗亞陳為蘇里南籍的華裔第三代,從小就讀當地的華僑小學與國中。生長在這個南美洲的多文化及多族群的社會,她的求學之路與許多海外華僑子女有個類似的情境。如何把中文學好?如何保留祖先所傳承下來的客家語?如何精通蘇里南的官方荷蘭語。如果鞏固中文的水平為首要目標,那麼就讀當地的華校就是個不二的選項。但是蘇里南的國情特殊。該國獨立建國前是荷蘭殖民殖民地。官方語言及公立國小國中及高中至今仍然維持唯一的官方語言:荷蘭語。國立大學的入學申請及授課全用荷蘭語。瑪麗亞說:"如果國小至高中都就讀當地的華語學校,華文的程度雖然不能比的上大陸的學生。但是至少源於中國文化的根不會斷。至少將來我還能用中文教我們的下一代。" 但是讀中文學校的蘇里南華人在荷蘭語的這一塊就立刻成為語言上的弱勢族群。雖然在日常生活上華人可以用普通話交談,但是若需要就讀以荷蘭語為教學語言的蘇里南大學就會在語言上造成困擾。蘇里南像瑪麗亞的華裔學生在求學的道路上基本上有4個選擇:

      1) 國小國中高中就讀當地的中文學校。大學直接到中國就讀。

      2) 國小國中高中就讀當地荷蘭語的公立的學校。也因此荷蘭語
        能夠達到一定的水平,將來可以順利就讀該國的大學。

      3)國小國中高中就讀當地的中文學校同時學習西班牙或葡萄牙語。
        高中華校畢業後到附近鄰國(如巴西,哥倫比亞)就讀
        大學研究所。

      4) 國小國中就讀當地的中文學校。高中的學年則利用網路先接觸
        美國高中的課程,同時修讀並取得美國私立(民辦)的高中文憑。
        取得美國文憑後就可申請美國澳洲或歐洲的大學。

瑪麗亞日後想要就讀歐美以英語授課的大學,她認為她最適合利用網路修讀美國高中課程。蘇里南的國民義務教育的法定年齡為12歲。也就是說12歲後瑪麗亞選擇不上學是沒有法律上的問題。由於沒有升學的壓力,瑪麗亞選擇同時就讀當地的華人高中學校,同時上網修讀美國的高中課程。參與所謂"雙軌"的教育制度的方案。在網路上課達到高中畢業的學分標準後則可以用此畢業證書申請美國,加拿大,歐洲,南非及紐(新)西蘭的大學。

   


Copyright © Eugenie Academia 2018